第(2/3)页 好吧,这都不算是什么隐晦了,而是直接点他了。 所以段云平的压力,能不大么? “领导,是这样的,最近我们各地不是都发生了干旱嘛,春耕在即,而且干旱还在继续” “所以,我想了一个办法,那就是人工增雨,这是我写的计划书,就是关于人工增雨炮弹的技术.” 听到陈国华的话,段云平瞬间坐不住了。 一脸的惊容,“你刚才说什么?人工增雨?” 人工增雨,这不是龙王爷应该干的事儿么? 难道陈国华是龙王爷转世? “是的,领导,人工增雨!” 陈国华神色严肃了起来,点头说道。 “这样,你先坐一会儿,我看看资料。” 段云平闻言,也只好拿起陈国华带过来的资料,表示先看一看再说。 关于人工增雨这件事,外国在四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。 比如北美那边,一位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欧文就带着他们设计的散播干冰设备的飞机,上了天空。 他们的意思是,在云海当中找到他们认为合适的云层,就可以启动设备,将干冰散播出去。 事实上,他们确实成功了。 因为在他们把干冰散播到云层的半小时之后,地面果然出现了一场大雨。 而后来,北美那边的另外一位科学家本家特对这样的人工降雨进行了改良。 也就是将碘化银微粒取代难以保存的干冰,如此一来,人工降雨的方法就会更加简单了。 内地这边,其实在去年的时候,就已经在东北那边,进行了一次人工降雨试验。 并且还成功了。 而且,现在这个时间点,其实文津街那边,就已经派遣了相关负责人进行人工降雨的安排。 甚至中科院的物理研究所、气象局等单位,也都有针对地开始就人工降雨的办法进行研究。 比如对云降水微物理结构、冷云催化剂制备方法、播撒装置、栾云催化剂核化机理等等。 但这些也只是研究,而且目前来说,手段十分单一。 而陈国华提出来的这些办法,却是关于高炮弹的研究,相对来说,成本等方面都要降低不少。 最重要的是效率,提高了很多。 “好好好,真不错,我看就很不错.” 作为一名带兵打仗的老兵,段云平一下子就看出了陈国华这份计划的优点。 他只是听说了东北那边的人工增雨的事儿,听说是开飞机上去的行云布雨。 但很明显,单说成本来说,陈国华这个发射高射炮的办法,更加稳妥。 现如今的部队,飞行员肯定很少,但会打炮的士兵,绝对有不少。 而且,现如今的野战部队,三十七毫米的高射炮,肯定有不少啊。 这玩意儿,拉着出去就可以了,指哪打哪。 而飞机的话,又要飞行员,还要浪费不少的油费。 两相对比,差距不是一般的大。 “走,我带你去见领导。” 反应过来之后,段云平也没有继续废话,而是带着陈国华离开了办公室。 汽车工业管理局,张逢时看完计划书之后,也是目瞪口呆。 同时也极为欣喜,二话不说,继续往上报。 最后,一群人直接来到了气象局这边。 因为最近干旱的问题,导致中科院不少物理专家,都跑来气象局这边搞人工增雨的研究了。 好几个领导都在会议室里,大家都在看着陈国华提出来的技术。 那份技术被印刷了好几份,全都在各个教授、研究员手中。 “小陈,你有多少把握能研究出这样的炮弹?” 会议室内,在大家低头看着技术的时候,吕进雄小声地询问陈国华。 后者闻言,目光闪烁了一下,接着说道: “领导,我有九成的把握,相比飞机等其他人为办法,炮弹无疑是最合适的” “不过.” 听到他的话,吕进雄目光一凝,旁边的其他几位领导和教授,也都竖起了耳朵。 “如果可以的话,还是研究火箭弹会更好一些.” “火箭发射装置包括车载式、牵引式和固定式这三种,一旦需要人工增雨,那么火箭弹就可以从发射架中高速打入三千米到七千米的高空.” “燃烧引线,点燃火箭弹当中的催化剂,通过燃烧的方式进行催化剂的散播,从而达到增雨的目的” “对了,还有另外一种办法.” 突然,陈国华又兴奋地说道。 吕进雄还没开口说话,主位上的那位气象局领导汤元存便说道: “小陈同志,你说的另外一种办法是什么办法?” “领导,是地面烟炉.” 陈国华阐述了一下关于这种办法的效果,而且相对火箭弹这些,地面烟炉的安全性更高、成本更低,无疑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。 然而,等他刚说完,就有一位教授刘志刚提出了反对意见: “陈国华同志,按照你的阐述,那么你有没有考虑过,我们现在的技术员根本没有这样的本事?” “此外,不仅仅需要考虑到风向等因素,还需要考虑湿度、温度、云层等等.” “并且你刚才说的成本低,难道那些催化剂在燃烧之后,它们就不是成本了么?难不成还能回收么?” 陈国华知道这些教授不会像在北汽一样,那么惯着他。 但没想到,对方的言辞会如此激烈。 而且,针对他刚才提出来的火箭弹,除了刘志刚提出了质疑之外,京城航空学院的吴荣林、工业学院的石超礼、钢铁学院的叶枫培等教授也都纷纷开口附和刘志刚的话。 “陈国华同志,你知道火箭炮有多么难制造么?” “而且火箭炮的成本有多高,你又知道多少呢?” 面对众多教授的质疑和提问,陈国华一直很淡定从容地微笑着。 等他们提问结束之后,这才开口一一反驳。 “首先,我们需要明确一点,那就是如何在减少更多成本的提前下,让更大范围内的干旱地区达到人工增雨的目的。” “从国外传进来的航空兵增雨,我不是不认可这种方式,而是它太耗费资源了.” “我们本来就没有这么多的资源去耗费,所以最大程度节约成本才是我们大家坐在这里的主要原因” “我提出来的三点,高射炮、地面烟炉和火箭弹这三种方式,不管哪一种方法,我相信它的成本都比开着飞机去撒播催化剂要低得多,大家都认可这一点吧?” 会议室内,众人默然。 主持会议的气象局领导汤元存也不由点头。 吕进雄的内心也是有些小吃惊,陈国华的成长可真快。 明明后者也只是一个十八岁的青少年,可面对刘志刚、吴荣林、石超礼他们这些教授的时候,却依然头脑清醒地逐一反驳。 有理有据,很是后生可畏! “我说的这三种方法都是互相配合,互为一体的增雨办法,成功率会高达百分之九十” “地面烟炉是固定在迎风坡上地势较高的地方,点燃催化剂,使得粒子通过这些烟雾,顺着上升气流进入到云层当中.” “高射炮的范围是进入到四五百米到一两千米的高度” “火箭弹的三千米到七千米这样的高度.” “三位一体打击之下,效果绝对比飞机要强一万倍,而且成本也很低.” 嘶! 听到这里,吕进雄等几位有过打仗经历的领导,全都猛吸了一口气。 如果高空中那些云层是敌人的话,按照陈国华这样的说法,这些云层还真是无处可逃啊。 难怪他会说成功率高达百分之九十。 那么多催化剂柔和在一块,加上是从三个方位攻击的,直接把中间的那些飘着的云层变成夹心饼干了。 所以,吕进雄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: “小陈,你说的这三种情况,或者说这三种技术,什么时候能实现?” “领导,这个就要取决于我们的技术员了.” 陈国华闻言,直接坦言说道。 “也就是我刚才来得急,段书记早早把我拉过来这边,我还没来得急写技术资料和图纸呢.” “你已经有技术图纸了?” 刘志刚惊声问道,吴荣林、石超礼、叶枫培等教授们也是瞠目结舌。 窝草! 你特么都有技术了,干嘛不早拿出来啊? 害得他们刚才还以为陈国华只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年轻,可以随意拿捏呢。 毕竟,技术这东西,哪有那么容易啊? “昂,我刚才想到的啊,怎么了?” 陈国华闻言,很是坦承地说道。 “嗐,还以为你已经有了成熟的技术呢,没想到只是刚刚想到的,白高兴一场.” 刘志刚等人顿时松了一口气,吕进雄、汤元存等人也是略微有些失望。 见他们这副模样,陈国华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。 但他还是希望能尽一份力。 只不过,刘志刚他们已经没有了刚才的兴致勃勃,反而是想着赶紧结束这个会议,他们还想继续搞自己的研究呢。 很明显,他们对陈国华刚才说的‘技术’,并不感兴趣。 或者更准确来说,他们觉得陈国华就是在开玩笑,太儿戏了。 连汤元存也有些失望,草草地结束了这场会议。 尽管这次的会议,陈国华提出来的观点,给了大家新的研究方向。 可没人会相信陈国华的技术,暂时来说只能是这样了。 陈国华跟在吕进雄身后,后者也挺无奈,心里也有些失望。 “领导,您相信我,我的技术绝对是可行的.” “小陈,我知道你的心思,也明白你迫切的心情,但你要明白,搞科研不是想当然” 吕进雄十分有耐心地解释着什么,陈国华听着更加无力。 算了,还是回北汽制造厂,自己折腾去吧。 坐在段云平的吉普车上,陈国华一言不发。 老段也是有些生气和不忿,为什么领导就不相信陈国华呢? 生气之余,他有些心疼陈国华,一边让警卫员开慢一些,一边还不忘让安慰陈国华几句。 后者听了一会儿,突然开口道: “领导,您能不能帮我搞来一些材料?” “啊?”段云平没有反应过来,便又听陈国华继续说道: “他们不是不相信我的技术么?我还不相信他们呢!” “既然他们那么死板,那我就偏要做给他们看,哼!” “我是年轻人怎么了?年轻人不气盛的话,还叫年轻人么?” 段云平目瞪口呆,开车的警卫员也忍不住瞥了一眼后视镜,心说陈国华可真是傲气冲天啊! “小陈,你真的有把握么?”反应过来之后,段云平开口问道。 “领导,您也不相信我么?” 第(2/3)页